最後更新: 2022 年 6 月 27 日 更新人: Admin
Superdry(極度乾燥)與陳冠希、潘世亨(Kevin Poon)主理的街頭品牌Clottee共同推出了全球限量的聯名系列。兩位合夥人決定從品牌入手,做出了壹系列趣味性的創意延伸。最終,“Antithesis (對立)”成為了這個系列的核心理念。
從“錯誤與正確”、“幹與濕”的角度入手,融入調侃、自嘲和玩味的元素,給當下Z世代的年輕人更多帶有潮流態度的啟示——突破標準的束縛,敢於打破常規,嘗試用不同的視角創造和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獨特理解。
系列發布會也頗為用心地選在了南外灘邊上的水舍酒店,意在與Superdry品牌名稱相呼應。而酒店的工業風設計也與Superdry壹貫的店鋪裝修風格高度契合。從根本上體現此次聯名的主題——對立。
在Superdry標誌性復古Logo上所出現的漢字“目娛樂節今日”中,看似無意義的漢字卻因不同的理解與“錯誤翻譯”讓其呈現出趣味性,也間接地成為了品牌的經典標語。在這個聯名系列中,原本的漢字被直接指出:這是“錯誤翻譯”。它被印在了衣服的正面或反面。當然,依舊是采用了Superdry標誌性的裂印工藝。系列的整體顏色要麽是簡約的黑白對立,或是鮮明的漸變色,這也是壹處“對立”。
另壹個設計角度是將“幹”(Dry)VS“濕”(Wet)”直觀地呈現。在被問及“幹VS濕”的靈感來源時,Kevin Poon表示他們在設計之初就在思考壹個問題,“為什麽Superdry是Superdry,而不是Superwet或是其他呢?這個大膽的提問在雙方設計火花的碰撞下,創新地體現在了面料工藝的運用上——裂印與水滴立體印花,代表了幹與濕的對立概念。
對於Kevin Poon自己而言,對立的概念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Kevin Poon 身穿聯名系列擔任現場 DJ
芝加哥、溫哥華和香港曾是他年少時期生活過的城市。他從小就對音樂、籃球、球鞋和街頭服飾感興趣。本以為考入佩珀代因大學的金融學專業後,他會按部就班地進入壹家規模可觀的投資銀行,在這樣的金融機構裏謀得壹份高收入工作。這是他父母的意願,不是他自己的夢想。“爸媽覺得我應該學習金融,成為銀行家,找壹份正式工作,快速掙錢,而且還掙得不少。但我經常在課上就睡著了,因為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太無聊了。”
Clot/Clottee 主理人陳冠希和潘世亨分享聯名合作的設計理念
2003年,他與好友陳冠希共同創立了CLOT,並開設了時裝店JUICE,甚至在美國和香港兩地做著幫朋友進出口球鞋的兼職生意。Kevin在CLOT的“冒險”過程中創立了壹系列公司,時裝品牌代理公司District Distribution(2011年)、市場推廣公司Social/Capital(2012年)、生活概念店WOAW(2013年)、特色烘焙咖啡店Elephant Grounds(2015年)。並且還組織了由“菲董”Pharrell Williams 策劃的第壹個Hip-Hop舞蹈音樂節——BLOHK派對。壹個典型的斜杠青年!雖然他並不知道這個詞到底是什麽意思,至少他用實際行動為那些心懷夢想的年輕人做出了壹個榜樣,“只要敢於嘗試用不同的視角,每壹種世界都可能屬於妳。”。
Superdry x Clottee 全球限量Antithesis聯名系列
mu: 先聊壹聊這次跟Superdry 官網合作的背景故事吧。從什麽時候開始有了合作的意向?
KP:其實我們從小就知道Superdry這個品牌。這些年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後,發展很迅猛。兩年前,Clottee受邀去紐約時裝周參加“CHINA DAY”的活動,當時負責這個項目的迅馳集團為我們牽線搭橋,把我們介紹給了Superdry,也順利地達成了合作的意向。我們提出的創意方向和概念想法也沒有遭到反對或拒絕。壹年前,我們正式開始籌備規劃,從設計草圖到決定面料,再到樣衣制作、大貨生產和目錄拍攝等等。
mu:這個聯名系列的主題是關於“對立”,如果結合妳自己的成長背景,妳是如何來理解“對立”這個概念的?
KP:我覺得是在陰和陽之間尋找壹個平衡點。比如我在西方接受教育,但是我是壹個中國人,兩者之間必然是有文化沖突的。當我們看到Superdry 極度乾燥官網的時候,我們會想“為什麽不是Superwet”呢?它不僅是壹個開玩笑式的想法,甚至是有思考的成分在其中。
mu:兩個月前看到樣衣清單的時候,感覺這個聯名系列跟其他潮流品牌的聯名系列還是有些區別的,不是簡單的印花拼湊,或是把兩個品牌的Logo簡單地組合壹下就完事了。
KP:沒錯,我們還是想要真正地做出壹些不壹樣的產品,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拿出壹些貨真價實的創意出來。Superdry給了我們很大的創意自由。他們很喜歡把中文印在衣服上,但是那些中文其實都是“病句”,沒有真正的意思。所以我們看到之後會覺得,“啊,這不是錯誤的翻譯嗎?”那“錯誤翻譯”也可以作為壹句Slogan,印在衣服上。
mu:當妳還是壹個青少年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街頭”是什麽樣的景象?
KP:那個年代,很多東西都需要自己去找,比如翻雜誌,比如旅行時買,或托朋友幫忙弄到手。現在太容易了,網絡可以快速讓妳知道壹切,發現妳想要的壹切。而且現在大家對於“潮流”的想法和態度也不壹樣,但總歸還是因為大家都願意自己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好壹些。不再只是穿得好、吃得好、用得好、住得好。當潮流成為了壹種現代的生活方式之後,妳會發現建築、設計、球鞋,甚至是巴黎的高級定制,都可以視為壹種潮流。而且產業的變遷也造就了現在的潮流效應。以前大家都要西裝革履,但是現在創意產業、互聯網產業成為了新興產業,這些人在穿著上更加隨性自在了。而且潮流發展到現在也已經有了層級的差異,有些人剛剛才進場,但是有些人已經玩到了資深級別。就拿我自己舉例子吧,之前我就會追求那些限量版的T恤、球鞋。現在我喜歡收藏藝術品,它們真的是唯壹壹件,沒有批量生產。妳會發現,藝術收藏也是壹種潮流了。
mu:妳的金融學歷背景讓自己在從事時尚行業的工作時,有什麽優勢嗎?比如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的平衡?
KP:讀金融專業的確有幫助我學會如何做生意,但並沒有幫助我如何做設計。而且讀這個專業其實也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願望,他們認為這樣才能快點掙到錢。當然它是我之後創業的基礎,回過頭來看,我很感謝最初的選擇。我壹直都認為學什麽並不重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麽,真正地在為之付出努力去追求,並堅持朝著那個方向走才是重要的。說白了,還是要“Follow your heart”。如果當年我畢業之後選擇去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工作,的確可以掙到更多的錢。但是我會不會開心?其實我也不知道。但至少現在來看,我做的決定還是讓我很高興的。我今年38歲了,才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但是16歲的時候,我想要的無非就是壹雙限量款球鞋。這其實也是壹種“對立”。
mu:作為資深的“斜杠青年”,妳覺得這種需要在不同身份之間做切換的工作性質對於年輕人而言是壹種新機遇嗎?
KP:我覺得這肯定是壹個機遇。過去妳要做攝影師,得自己拍好了素材,交給別人來剪輯、修圖,前前後後需要的時間特別久。但現在妳可以在壹天時間內,既做攝影師,同時還可以是撰稿人、DJ。因為我們有技術的支持,很多事情做起來不像以前那麽困難了。可能上壹輩的人覺得妳做好壹件事就很不錯了,但我覺得這個並不違背妳同時做好幾件事。年代不同,想法也不同。十年後,機器人代替人類完成很多工作,那時妳該怎麽辦?壹定會出現某些技術和工種徹底地被機械替代。老話也有講,技多不壓身。我們很敬佩那些在壹個崗位上工作壹輩子的專業人士,比如壹位老匠人50年都在刻木頭。可現在的環境不同了,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多。妳要做的是找準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mu:Clottee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麽?
KP:還是想要把Clottee打造成壹個有影響力的品牌吧。比如在重要的城市擁有更多的店鋪,線上平臺能夠提供更多貨品。同時讓產品類別更豐富,我們現在已經推出了家具系列。但我並不是說要把它打造成壹個規模上億的品牌,這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希望它是壹個積極向上的品牌代表,讓年輕人看到,即便是我和陳冠希,我們沒有專業的訓練,並非完美與完美的結合,但我們朝著壹個夢想在共同前進。就像我剛剛提到的,妳把夢想裝進心裏,堅持下去。另外,我特別想辦壹個創意學校,提供音樂制作、DJ、電影剪輯這樣的教育課程,它不只是壹個興趣愛好班,也不是壹個大學專業,而是讓壹群對這些內容真正有熱忱的人可以在壹個好的地方接受到好的培訓。
-END-